加快北部沿海开发 打造“两区一圈”重要支撑
滨州是蓝黄“两区”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唯一一座沿海城市。近年来,随着“两区一圈”战略的深入实施,滨州的沿海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现就如何抢抓机遇,变资源、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加快“两区一圈”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举全市之力突破沿海经济
滨州的潜力在北部、后劲在北部、希望在北部,要把沿海开发当作全市的头等大事,聚全市之资、集全市之智、合全市之力,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抱负和胆识,推动沿海实现跨越发展。要牢固树立“北部开发一盘棋”思想,按照《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港口带动、二产拉动、三产推动、一产联动”的发展思路,科学划分功能分区,以园区为载体,优先发展临港产业;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把滨州沿海开发融入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布局;继续全力支持北海、沾化、无棣依法有序高效地实施沿海开发,坚定不移地发展海洋经济。
二、坚持港口、港区、港城联动开发
沿海城市临港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港口建设必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临港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通过港口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链条,并反作用于港口,推动港口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滨州港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一类港口,实现小港起步,滚动发展,按照“以港兴区、以区促港、港区联动、跨越发展”的思路,谋划和把握好港口和产业、临港产业和内地产业发展的关系,以港口物流拉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促进港口,港口先行,产业跟上,同时配套完善路网体系,发挥好港口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切实走出一条依港兴工、以产促港、港产联运的发展之路,打开山东北部出海通道,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口,使临港产业更好服务于港口腹地产业的发展,带动滨州、济南等“圈内”城市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粮油加工、机械制造等大进大出产业的发展。
三、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落地
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是沿海开发的核心,也是沿海开发的动力所在。应围绕“大而高、新而特”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利用资源优势,采取参股合股控股办项目等超常规举措,强势组织招引一批沿海开发亟待突破的重特大项目,重点引进油盐化工、海洋装备、基础设施、临港物流、新型能源、高新技术等临港产业项目。要打破地域界限,主动与沿海省市加强合作,积极搭建平台,共同实施园区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的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创业中心,通过平台建设倒逼科技创新,采取“政产学研金介”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沿海企业和项目提供一站式、并联审批,为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质量,就是效益,特色就是支撑,就是潜力,就是竞争力。应把培育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发展临港经济的载体,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港口与岸线、土地与滩涂等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培育特色产业。同时,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特色港城。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把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增强特色竞争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海产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等特色产业,促进企业聚集、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着力打造特色园区。
五、积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强化财税政策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加大对海洋科研及成果推广、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强化招商融资。按照“边建设、边招商、边融资”的思路,广泛宣传推介,采取“产业招商、区域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强化科技人才保障。激发人才创新潜力,引进、培养一批“两区一圈”建设急需紧缺人才。强化生态环境保障。严格按照“两区一圈”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项目,严把环境评审关,集中集约开发,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有序高效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青联界委员 杜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