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常态 奋起新作为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机系统紧紧围绕实现“六个突破”,积极作为,创新进取,全市农机化工作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单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13万千瓦,拖拉机达到8.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4万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8%。
一、开拓创新,2014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效显著
(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丰产丰收。围绕春季抗旱保增产、“三夏”抢收抢种、“三秋”生产打基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三夏”期间比往年提前3天完成抢收抢种,是历年来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进度最快、收播同步结合最好的一年;用20多天就完成了秋季生产任务,机播和秸秆还田质量均好于往年。
(二)龙头引领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除新疆棉区外),机采棉在技术和面积上取得大的突破。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在无棣、沾化建立10个机采棉核心示范区,成方连片种植1.688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3.73万亩,机械化采棉2800亩,新上机采棉加工线1条,初步实现了棉花种、管、收、清选加工全程机械化,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局充分肯定。无棣县棉花生产院士工作站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新建麦棉连作示范基地300亩。
(三)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农业综合产能有力提升。完成深松整地作业13.2万亩,小麦宽幅精少量播种机械化作业54.8万亩,配合完成粮食生产“十统一”试点25.8万亩,试验示范水稻机械化直播取得成功;积极促进农科对接,促成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在惠民县鑫诚现代农业示范园建立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博兴国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露天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规范高效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全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1.12亿元,同比增长28.3%,落实市级补贴资金2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3亿多元。受益农户达到3800个,补贴农机具5427台(套),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603台,增长46.6%;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752台,增长8.9%;自走式玉米收获机966台,增长13.5%;小麦免耕、精播类机械573台,这四类机械占到补贴资金总额的87.6%,同时落实报废更新补贴资金509.76万元,报废、更新农机具294台(套),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
(五)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日益壮大。2014年,全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20家,新增“五化”标准的10家,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家,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2家。在农机化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扶持、购机补贴资金支持等一系列“强社扶社”政策的拉动下,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运行好、影响大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在强化粮食产中环节的同时,进一步向产前、产后拓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邹平全泉开展粮食烘干、博兴昌农发展良种繁育、滨城恒丰开展农机销售维修、无棣荣超开展农机作业等等,都各具特色,经济效益明显。无棣县、高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联合与重组,“抱团”闯市场,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联合社。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流转土地30.85万亩,约占全市的1/3,流转、托管土地共计69.75万亩,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六)强化农机监理依法行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筑牢源头治理、执法管控、宣传教育三道防线,加强农机规范化执法,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大检查“回头看”、“平安行·你我他”、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实施了农机安全新技术示范推广试点和农机事故装备补贴试点项目,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机事故。2014年,全市新增全国农机安全示范乡镇7个。加强农机牌证管理,年检农业机械1.2万台,新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3200副,新发驾驶证1981个,清理挂发农机牌证的低速载货汽车700台,新增四星、五星维修网点5家,核发维修技术合格证60个,处理投诉案件1起。
(七)瞄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农机科研成果丰硕。深化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山东理工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围绕小麦、玉米及棉花等大宗作物,研制急需农机具,助力农机化发展。市农机化科研所自主研发的“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机具“2MB—3/6型折叠式棉花覆膜播种机”等四项成果,两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两项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八)坚持服务“三农”办学方针,农机化教育培训成效显著。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为导向,深化与组织、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燎原行动”。新建新型职业农民教学基地2个,在册接受教育农民514人。全市培训农机操作手2.3万人、农机驾驶员1020人,组织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600人。积极推进农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实现了市农机校与农广校合并办学。
总的来说,2014年全市农机化工作主要体现在:项目资金多,领导关怀多,推广经验多,内外交流多,社会认可多。2014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8.3%,增幅、增加额均创历史新高。省级农机化项目资金982.8万元,增长45.6%。省局高明飞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处(站)负责同志多次亲临我市现场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农机化生产一线视察指导,喻树迅院士、罗锡文院士、陈学庚院士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多次来滨州传授先进技术。省农机局专门致信市政府,对我市机采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市局荣获“2014年度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无棣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邹平县农机局、市农机化科学研究所荣获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集体,5名同志荣记二等功、三等功。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座谈会、全省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及粮食烘干现场观摩会、山东省暨滨州市“3.15”农机宣传咨询活动等高规格会议在我市召开,交流我市工作做法。青岛、淄博、德州等市和江苏无锡、新疆喀什等地来滨考察交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机化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二、奋起作为,扎实做好2015年农机化工作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5年,市农机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强化公益性服务为重点,以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切入点,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
(一)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大力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技术,狠抓小麦、玉米两个“一条龙”机械化作业,完成小麦宽幅精少量播种50万亩以上,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5000亩,完成粮食生产“十统一”试点25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60万亩。大力推进粮食干燥示范,力争2015年各县区至少有一套粮食烘干设备,达到20台(套)以上。适应马铃薯主粮化要求,大力示范推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分类指导,着力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今年,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抓好“两个面积”、“一个提高”,即:稳步扩大机采棉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努力扩大机械采摘面积,达到6000亩,不断提高机采棉种植技术水平。继续抓好“麦棉连作”试验示范,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粮棉产量;依托惠民鑫诚、博兴国丰,推进大田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
(三)统筹兼顾,着力推动牧渔林业机械化。适应“粮经”二元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变,大力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牧草收获、饲料加工、生鲜乳收集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机械。围绕推进渔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健康水产养殖,推广饵料加工、纯氧增氧、水质在线监测控制等机械设施装备。围绕推进林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林木移栽、高效植保和果木嫁接剪枝、水果清选分级等机械。
(四)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举,重点对全市50家“五化”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对市级示范社全面进行考核认证,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将取消其示范社称号。鼓励和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拓展服务领域,拉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市农机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五)精准落实,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挥购机补贴政策导向作用,优先支持适宜土地规模经营的深松机、粮食烘干机、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与深松机械配套购买的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棉花收获机、花生联合收获机等新型高效复式装备。补贴资金优先向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化社会组织倾斜。积极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试点,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
(六)依法行政,着力推进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力争持证率、挂牌率、年检率各增长5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农机区域维修中心建设,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年内建成15家。大力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使其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力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机化科技服务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
(七)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农机化发展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投入、管理、考核机制,以农机化机制的完善保障农机化发展。今年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长20%以上,超过1.3亿元。进一步加大落实农机补贴资金力度,坚持“三好一快”(“三好”,即:做得好、用得好、管得好;“一快”,资金落实、结算进度明显加快)的思路,规范补贴程序,把好关键环节,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不形成较大的负面社会舆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资金落实,要求把好“面积落实地块、名单张榜公示、保障作业质量、资金直接拨付”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整地补助资金落到实处。
(八)强化服务,探索强机惠农富农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机牌证管理“一站式”服务模式,开展“进村入户、便民利民”送检审下乡服务活动;大力推行“以补贴获贷款”模式,为农户化解购机筹资难题。协调石油等部门,实行农机加油卡优惠制度,保障农机生产供油。联合电信部门,免费为农机手发布麦收进度、天气预报等作业信息。积极为本地农机生产加工企业搞好服务,争取将其生产的农机产品列入补贴目录,助推企业发展。 (文 / 滨州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李子超 )